开学第一课,铭记历史向未来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秋季新学期,不少学校都将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课上的怎么样,形式有哪些?效果又如何?从课堂到展馆,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又该怎样吸引更多人走入其中,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结合电影进行开学第一课 反响如何?
南京力学小学结合《南京照相馆》进行了他们开学第一课的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新?
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 李琳: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全体同学都会收看盛大的阅兵式,学校创建于1947年,是创建于抗战胜利之后。同时,今年暑假《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热映,很多同学和老师们都去观看了这部电影,所以我们把这部电影搬到了开学典礼上。孩子们在开学典礼上畅谈自己的观影感受,而且唱起了电影中的童谣。
因为有这个创新,以往没有过,所以孩子们说的哪些话,他们的哪些表现是让您觉得超出想象?这种活动,大家的反馈是什么样的?
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 李琳:在孩子们畅谈观影感受的时候,有的孩子找到了中华门、鼓楼医院、南京城今昔对比的照片,在真实的照片当中,孩子们谈感受、谈理想,我感觉孩子们的眼神更清澈了。与此同时,孩子们还唱起了电影中的童谣。同时,老师们也沉浸在开学典礼中,参与的所有老师也感受到这是自己的开学第一课,现场还请来了部分家长,这些家长看到学校的开学典礼如此生动丰富,他们觉得孩子在这样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境当中,孩子们的内心会更好种下爱国的种子。
日常教育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习历史?
对中国人来说,南京这座城市是承载抗战这段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也是一个历史的地点。在你们日常的教育中,怎样对这些非常小的孩子,让他们知道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让他们记住什么是爱国,这个教育平时怎么做?
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 李琳:首先是立足课堂,落实好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最重要的主阵地。与此同时,我们也有校本课程的创新,首先我们是走出去,我们把课堂搬到春天里,搬到博物馆里,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在真实的场景中孩子们触摸真实的文物,看到当时的老照片,所以孩子们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也不是老师灌输的感受,而是自己通过触摸,发自内心的根植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我们还请进来,比如请了专家学者、劳模英雄、老将军、家长走进课堂,把三百六十行最新变化、最新创造发明在课堂里讲给孩子们听,演示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去感受新中国繁荣的历史。
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 李琳:同时,今年的暑假,我们有一本研究的小册子,带着小问号跑学博物馆,孩子们首先打卡了南京近70个博物馆,孩子们在博物馆里看到了文物,因而这样的学习和感受更加鲜活和真实,孩子们更乐意去参加,也更乐意去接受这样的一种教育。与其说教育,不如说就是孩子们真正的生活。
暑期“红色游”热度高
各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展览活动不断
对于各种展馆和展览来说,如何能够用历史的实证去展现历史,用打动人,打动人心,让更多人愿意来看,这的确是接下来很多博物馆、场馆需要提高的地方。而有不少纪念馆、陈列馆推出很多的首展去纪念中国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怎样看待这种做法和这种做法引发的效果?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北京和各地都在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这样一个时期,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了解抗战的历史,重温我们国家的抗战历史,都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观众和游客的角度看,暑期正是休假季,也是大中小学生的放假季,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推动了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走近陈列馆、纪念馆。所以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包括各地的纪念馆和陈列馆,都有上万人以上的游客和观众进入参访,他们去缅怀革命的先烈,铭记我们这段时间的历史,同时涵养我们的家国情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由于我们在宣传、项目展陈、专题展览、首展各方面的工作和有意识的引导,形成了一个叠加的因素,让今年暑期成为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所代表的红色旅游和纪念馆的参访,形成了一个高潮。
以哈尔滨的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为例,近三年,年均接待观众三百万人次,尤其这个暑假日均接待人次是1.2万人,这个数字是相当高的,您怎么看有这么多的人要去那里看,他们看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愿意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旅游从来就不是看山看水看风景那么简单,了解我们国家过去的历史,不管是文化的灿烂还是饱经沧桑,历经苦难的历史,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所以每天1.2万人的参访量充分说明了,今天我们的观众和游客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涨,对国家的认同,对历史的铭记。任何时候忘记历史都意味着背叛,我们纪念过去,我们铭记历史是更好去珍视今天的和平,也要维护今天的和平。所以这样一个1.2万人的日均参访量,充分说明了我们爱国主义传统在今天的传承,我们红色文化正在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能。
文旅融合发力 创新展陈和讲述方式
让博物馆等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堂
历史是一直在历史书里和博物馆里面的,但是历史和当下的人们是有距离的,但是有一个很好的接口,就是博物馆、陈列馆,怎么能够让博物馆、陈列馆的这些历史实物真正能够打动人心,让人们愿意来看?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首先,要把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作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场景,从国家的层面上高度重视;第二,要创新我们的展陈方式,丰富展陈的内涵;第三,更重要的是要用今天的语言,去讲述年轻人能够听懂的历史故事。
相关文章
- 2025-09-05
- 2025-09-05
- 2025-09-05
- 2025-09-05
- 2025-09-05
- 2025-09-05
最新评论